包师新闻
 

包师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学习心声 | 我校师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讲话精神有感(二)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11日 10:08    来源:


编者按: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总书记连续第五次来到内蒙古代表团,他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殷殷嘱托在我校引起广泛热议,听!他们的声音来了!

 

教 师 篇

朱丽(数学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我将带领全院师生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通过教学和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让高校成为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边疆稳固的重要阵地,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崔东伟(音乐学院院长):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饱含着对内蒙古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殷切期望,为我们提供了行动指南。身为党员干部,要准确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强调的重大问题、部署的重要任务、提出的重点要求,增强思想自觉性、行动坚定性。工作上要结合学校和学院2022年中心工作,着力推进文艺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充分利用“以文化人”的优势,通过文艺展示、打造重点作品等形式,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赵国忠(数学科学学院院长):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 让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尽展其能”。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倍感振奋、很受鼓舞。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学校“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我将立足本职工作,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对标师范专业认证及新一轮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相关要求,紧紧抓住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契机,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丁坤(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回顾了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奋斗历程,高度概括了“五个必由之路”的重要认识。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应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坚定不移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本职岗位,勇于担当作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心系学生成长成才,用心用情用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亮丽北疆建设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有用之才。

贾晓光(音乐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关心和关注,也为我们地方高校高水平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我们要坚定不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局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推进大学生艺术实践课堂走入乡村、走近百姓,助力内蒙古乡村振兴。

姜雪(数学科学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党和国家把人民放在心坎上、捧在手心里,关注关心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管好“米袋子”、“菜篮子”,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握在自己手里,让老百姓吃饱、吃好、吃舒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兼顾公民的个性化发展和民族未来,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梦想插上翅膀;完善生育配套政策,缓和年轻人的生育焦虑,减轻家庭育儿负担;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关爱特殊群体,坚决保障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关注农民工工作权和发展权,拓宽创收渠道,促进多元增收……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党和国家庄严承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引领全国人民共同建设欣欣向荣的美好中国。这必将进一步激发我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内在自觉,立足岗位争优创先,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推动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靓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史建兴(音乐学院副院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内蒙古是边疆民族地区,内蒙古的今天是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高校是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集结地,教师和青年学生面临着多元文化价值的影响,特别是青年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增强师生文化自信,既是高校履行职责的应有之义,也是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工作的迫切要求。作为一名高校艺术专业教师,应发挥艺术学科的优势,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教学工作中更应该往实里抓、往细里做,真正让艺术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

徐国明(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当我看到两会上我们国家2021年的“成绩单”时,我感到非常震撼。我们国家在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的情况下,全年多项指标均实现超额完成,这彰显了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的能力。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强调了民生问题,从“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到“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再到“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每一项举措都振奋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多次强调“共同”,这让我更清楚地看到了各民族“一起向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李欣(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主任、教工党支部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作为一名语言学教师,应该不断深入学习和领悟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认真扎实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和科研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同时,作为一名高校党员教师,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将讲话精神落实到具体的专业与支部建设中,为学院的建设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武成艳(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党支部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要求具体,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凝聚态重点实验室党支部将深刻领会关于新时代“五个必由之路”的重要认识,以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在未来党支部建设中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支部建设始终,紧紧围绕“三好五强”团队目标,发挥支部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统筹推进科研服务地方的能力。

陈丽芳(经济与管理学院团总支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作为一名新时代内蒙古高校的团总支书记,肩负着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神圣职责,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身作则,将各项工作都往实里抓、往细里做;引领广大青年学生,不断坚定历史自信,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切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一己之力。

王美华(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催人奋进,对内蒙古提出了新的要求,寄予了新的期望。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要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课程思政的内容之一与专业教育紧紧结合起来,做到“润物细无声”;要从核心价值观上引导学生,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为共同建设伟大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作为区域经济学研究方向的教师,我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指引,结合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来进行科学研究,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贾煦添(教育科学学院教师):“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让我们印象深刻,倍受激励。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本职工作,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切实发挥专业特色,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师范教育进一步结合,着力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侯存贵(数学科学学院教师):我比较关注国家教育发展改革动态。听了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关于打造国家在线教育资源平台,推广“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建设和运营经验,打造“教育强国”在线学习资源平台的有关发言,深受启发。深切感到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设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线上教学如何更好地设计课后作业、周测、单元测试,才能实现关于“线上线下等质同效,有效衔接”的教学要求,如何通过直播课堂和小组连线学习讨论的形式完成课程目标达成度都是我一直在思考和摸索的。作为一名即将退休的老党员老教师,我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的有关要求,潜心教书、静心育人,以饱满工作热情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认真站好最后一班岗。

牛耀明(数学科学学院教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到的问题都是事关改革和发展大局的热点、难点问题。印象最深的就是,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既要有一个绿色清洁的环境,也要保证我们的生产生活正常进行。”作为高校教师,十分感谢这些年来国家、社会和父母为培养我们这些学子所付出的财力、物力和精力。今后,我将在教学工作中,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王丽花(数学科学学院教师):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们党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党带领全国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疫情防控有条不紊。只有不断回望来时的路,才会愈加坚定未来的方向。两会的力量就是回顾辉煌的过去、总结经验,帮助我们进一步明晰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作为一名普通高校教师,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职尽责,这就是我的意义所在、价值所在。我将深刻领悟两会精神,强化教育改革意识,应时代号召,育国家栋梁。

宋金锦(数学科学学院教师):在全球新冠疫情反复、世界经济复苏存在变数、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重要时刻,中国进入两会时间,世界迎来“中国时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2021年中国共产党庆祝百年华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华民族告别绝对贫困、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组组数据让我们倍感振奋,面对新的目标任务,一项项审慎精准的举措又给了我们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自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到教育教学中。今后,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砥砺奋发,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牟保畏(化学学院教师):当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反复,但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源源不断汇聚人员、物资、力量,共克时艰、共谋发展,这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最好见证,也是身处这个时代的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的重要力量源泉!

张丽春(化学学院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内蒙古的今天是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内蒙古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群众团结奋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族干部要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作为一名教师,更自觉承担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职责,全面学习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做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孙鹤(化学学院教师):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按照国家“双碳”工作规划部署,增强系统观念。目前“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在此大背景下,高校相关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要紧扣这一主题,在培养方案中做出适当调整,例如,在修订培养方案时增添一门与“双碳”相关的基础课程,通过人才培养促成“双碳”目标达成。

刘文芳(化学学院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三点“特别强调”,深有感悟。我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要见微知著,增强忧患意识,提高战略思维,要把教师和学生工作与党史学习教育、教师教育发展等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增进各民族师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实从细做好民族工作,用心用情用力为师生办好实事,在推进教师教育发展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杨坤(化学学院教师):特别喜欢一句话“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2022,站在“十四五”规划实施的新起点上,伴随着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召开,我还沉浸在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中。回首过往,时光荏苒,转眼教科研工作已经走过了十一个春秋,从最初的青涩已然走向了成熟,这一路获益良多。不忘初心,保持真心,在为人师表的这条路上,同时也感到了自身的渺小、境界的浅薄和知识的匮乏。展望未来,未来已来,自身必须再次扬帆远航。

曾一(化学学院教师):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五次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足见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发展的重视程度与殷切希望。作为一名内蒙古的高校教师,一定要在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始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光要做好知识的传播者,更要当好党的政策与发展的宣传员,把思政工作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思想文化基础。

刘旭东(化学学院教师):惊蛰之日,万物萌生,壮观人间春世界;“两会”之时,共商国是,凝心聚力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让我备受鼓舞,干劲十足。身为青年,我们正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篇的时刻,有机会亲历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也见证了一代代青年接续奋斗的过程。“十四五”时期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关键期,我们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学校教书育人、办学治校全过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学好知识、打好基础、增长才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曹瑞(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瞭望北疆,情深意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无论各民族文化上有何种差异,正是因为这条“生命线”始终紧紧环绕,才使各民族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缤纷绚烂。作为一名思政教师,要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努力巩固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砥砺前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是青年奋斗之诺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为人民拼搏之誓言;“石榴环抱,千籽同一”,此乃盛世中华之宣言。

 

学 生 篇

张子健(外国语学2018级英语4班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5日下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作为学生党员,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我要求和服务意识、团结帮助同学、提高综合素养,要把党史学习作为终身必修课,不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政治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更加信心满怀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马骁(教育科学学院2018级小教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出发,全面回顾了党的民族工作的光辉历程和历史成就,也深入分析了当前工作的新形势,使我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使命,作为一名党员,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思想上不忘初心,行动上牢记使命,在不久的将来走到工作岗位上更是要砥砺前行,同时也牢记“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为共同建设伟大祖国积极做贡献。

刘懿宁(教育科学学院2019级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我要在生活学习实践中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尽己所能引导身边的各族朋友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时,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在当下面对疫情时,要时刻走在前面,发挥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把学党史、用党史作为终身必修课,不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政治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昂扬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胡佳彤(2019级生物科学ISEC班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我深有体会和感悟:我校学生来自不同民族,为促进民族大团结,我们应该互帮互助、团结共进;我们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觉树立环保意识,养成不乱扔垃圾、低碳出行等好习惯;青年强则国强,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不断提升自我,努力为国家做贡献!

上一条:学习心声 | 我校党外知识分子热议全国两会精神
下一条:学校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推进会

关闭